七贤论道丨第七次世界杯之旅,中国女足不必忐忑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鹏
即将开战的澳新女足世界杯,对中国女足是另一种出发。
这是中国女足的第七次世界杯之旅。1984年起步的中国女足运动即将迈入不惑之年,换句话说,中国第一代女足队员,都到了退休年龄。
斗转星移四十年,世界女足运动云舒云卷,中国女足也潮起潮落,不胜沧桑。
一
备战世界杯的中国女足
这届女足世界杯抽签结果出来,同组对手有英格兰、丹麦、海地,不少人一惊一乍,说是死亡之组。其实英格兰世界排名第4,丹麦第13,海地20开外,我们自己也有14。
把中中签说成死亡之组,因为对自己的位置心中有数,对实力缺点信心。
避开美国、德国、瑞典,也没有遇上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运气不算差。总共八个小组,前十的强队,总有一个要伺候。
也有不少看扁海地姑娘的,盘算着从她们身上取走三分,然后逼平丹麦,就能海底捞月。这样的算盘,似曾相识。
海地总共来了20人,没有满员。12个在法国踢队,3个在美国读书兼踢球,这跟男足的塞内加尔和摩洛哥类似,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水庆霞调教的中国女足是支不错的队伍,主帅是铿锵玫瑰的正宗传人,最专业的人干最专业的事,贾秀全式悲剧不会重演。
女足精神的传承,在水指导麾下也不成问题,亚洲杯上逆转韩国,已演练过。
中国女足的目标是争取进入前八,大家的期待值,可能更高。但一项大数据显示,她们小组出线的概率是46%,夺冠概率1.1%。
大数据的预测可能更真实反映中国女足的实力——如果小组折戟,也不算太大的意外,虽然这样的事,前六届还没有发生过。
很多年来,中国女足在世界女足版图里是另类风景,是惟一一支来自阴盛阳衰足球土壤的球队,是批斗男子足球时候抬出来的正面典型,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榜样。
过去中国女足的戏份很励志,但有点苦情。很多时间里她们的成绩在低谷里徘徊,靠精神和意志力口口相传。
二
中国女足教练水庆霞
这届中国女足要纯粹不少,在她们身上,包袱没那么沉重,足球多多少少在回归足球本身,和世界接轨、和时代并流。
中国男足的留洋日渐式微,女足留洋蔚然成风,海外兵团已有14人,其中5人将出现在世界杯赛场。
大量见过世面的海归加上近一半人有世界杯的经历,不用担心怯场之类问题,输赢都会明明白白。
水庆霞手握这样的牌面,可能令多届前任羡慕嫉妒。然而她心里依然忐忑,对自己队伍能走多远,出言十分谨慎。
对女足运动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明白阿水的为难之处。跟前几届相比,这支女足球星突出,经验丰富,媒体环境风清气正,景气度多年不遇,但放到世界潮流里,仍然很挣扎,以后会更挣扎。
女足运动在全世界大大普及,欧美很多姑娘们,身在男子足球强国,耳濡目染之下,没费多大劲就练成了世界劲旅。热身赛对练世界排名24的哥伦比亚,我们一点没便宜好沾。
女足运动普及的同时,却也没有革命性提高,巴西玛塔16年前参加中国世界杯,惊艳杭州黄龙体育场,如今还在冲锋陷阵。德国、美国、加拿大那些传奇巨星退役多年,也没找到衣钵传人。
女足运动肉眼可见的大趋势是,飞针走线蝴蝶穿花式的技术流越来越没立足之地,男子化直截了当,简单粗暴的潮流浩浩荡荡。
在绝对的身体优势面前,技巧通常苍白无力。女子体育界,没有身体天赋支持的努力和勤奋举步维艰。
世界排名前十的女足队伍,全都是身体天赋碾压我们的欧美球队,把团队配合和勤勉发挥到极致的日本女足,已从曾经的世界冠军滑落到十名开外,亚洲冠军都没守住。
中国女子三大球,女排和女篮义无反顾地大型化、高大化,并吃足红利。她们平均海拔都傲视群芳,身高和成绩同步,都拿了世界亚军。
如果韩旭身高矮十公分,李梦体重轻五公斤,中国女篮可能会被日本女篮撵得喘不过气。袁心玥和朱婷身高如果矮五公分,中国女排跻进世界六强都够呛。
走男子化,接轨欧美,中国女足却此路不通,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因为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没有挑选余地。我们的女足储备,不是金字塔型,而是水井型。
三
一直以来,女足打的都是苦情牌,反复拿来说事的都是土壤如何贫瘠,条件如何艰苦,待遇如何寒酸,顺便把男足拿出来羞辱一番。
其实事情早就悄悄起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多年职业化探索,职业女足球员已经脱贫,最顶尖的女足球员,收入并不比男足普通中超球员寒酸。
留洋的女足球员,加上地方和原来所在俱乐部的补贴,翻身道情没有问题。
这届女足出征前夕,跟某奢侈品签约,这是她们身背的第16个代言。得到商家这样的宠爱和球迷的关爱,可以比肩女篮和女排。
而实际上,中国女足的竞技实力,跟女排、女篮有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精神力量和意志品质可以弥补的。
女足待遇大幅度提高了,但难堪的现实是,女足的土壤没变得肥沃,群众基础依旧薄弱。
女足职业化十多年,校园足球九年多。女孩、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女足运动的热度并没上升,跟网球之类中产项目相比,女足还是小众、冷门,连中学里体育特长生的路子都越走越窄。
一位从事多年基层女足训竞的铿锵玫瑰时代球员感叹,有些女孩靠踢球进大学,进了大学反而不踢球了——没那个氛围,慢慢自己兴趣就淡了。
女足运动在全世界不是一项能发家致富的运动,欧美不少国家的女足职业联赛有模有样。皇马巴萨这些豪门都有女足,但世界顶尖的女足球员,收入往往只有同级别男球员零头的零头。
全球数以千万计的女孩走上绿茵场的初衷,还是出于热爱,至少是喜爱。这跟过去三年突然火爆起来的飞盘、骑行之类异曲同工,也符合体育的初衷和终极意义。
女足从业者期盼有那么一天,在我们公园草地。在大中学校校园,踢球的女孩随处可见,业余女足俱乐部雨后春笋,女足比赛星火燎原,观众人山人海——跟欧美足球强国一样。
但这样的美景,在女足是苦菜花的年代没有出现,在女足消灭贫困奔上小康的时候,还是没有出现。
会不会是在等待一个契机,玫瑰再次铿锵,引发强大的榜样力量?不得而知。
脱贫的女足,脱困成了新难题,本来这不该是姑娘们的使命,更不该是她们的宿命。
绿茵场上奔跑应该是快乐的,不该让风尘刻画她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