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会市场成交量骤降,球员薪资与“KPI”挂钩
昨天下午,中国足协发布《关于2023赛季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球员转会注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新赛季中超的两个转会窗日期为2023年2月22日至4月7日,以及2023年7月1日至7月31日。
交易市场“肉多狼少”
今年冬季转会窗,恰逢不少重量级球员合同到期。也有一些球队因为降级、解散或是股改推进缓慢等原因逐渐成为“球员超市”,转会市场上有实力的“自由身”以及急于摆脱被欠薪窘境的球员屡见不鲜,但从目前已经确定的转会消息来看,尽管在本赛季的转会规则中,各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新转入国内球员依然没有名额限制,但目前仍然没有看到比较重量级、大规模的交易出现。
今年,自由身球员的去向格外值得关注。除了有过国字号经历的童磊、方昊等人早早敲定下家,大部分自由球员或选择了续约,或被通知离队,还处在寻觅下家的状态中。在刚降级的广州队、河北队和武汉长江阵中,也有不少中超水准的球员。由于武汉长江已经解散,河北队也在解散的边缘徘徊,相对而言,这两家的球员流动比较自由。而广州队阵中的如韦世豪、严鼎皓和张修维等备受关注的球员则一直是杳无声息,似乎他们还在等着上赛季降级的广州队能被中国足协从中超递补名单中拔出来。代价便是同城、同省的两支球队在股改和清欠问题上得不到有效解决,从而被罚降级或直接解散。
不过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广州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俱乐部与其球员之间的合同约束力依然很强,讨价还价或单向做切割的难度依然很大,除了球员选择留洋可以免费放人,目前,广州队对这些球员转会的态度,还是要收取一定数额的转会费,以便将来还清所欠薪水。而这就进入到另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转会,就没有收入;如果没收入,就又有可能被欠薪。不过,有知情人士分析称,毕竟现在距离关窗还有两个多月,在寻求离队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要看买、卖以及球员三方在各种条件方面的取舍程度。因此,真正的大规模交易很可能还要等到转会窗口临近结束前才可能出现。
多因素影响转会进度
受限于过去三年赛会制的影响,绝大多数俱乐部基本没有收入。本赛季,在中超联赛恢复主客场的大背景下,各俱乐部的首要任务是夺回球迷市场,弥补财政缺口。但就当下而言,依然有不少俱乐部打着“顺利通过准入”的旗号,在与球员的续约、转会谈判中开出“折中方案”。例如上赛季,大连人队为降低运营成本,在联赛进行中拿出了类似方案。而最近,刚集结不久的河南嵩山龙门也传出了以上述类似方式与队员展开谈判的新闻。如此,也可能间接导致转会节奏被越推越慢,不到窗口关闭前,任何条件绝不松口的现象发生。
“折中方案”的出现,同样预示着中超整体的薪资规模必然全面下降。在今年转会窗开启前,中国足协没有再次提及降薪,但基本已没有球队愿为内援开出税前500万元的顶薪,甚至有知情人透露,一些球队采取“底薪+出场率+球队绩效+个人绩效+国字号比赛数据”等职场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方式谈判新合同。
此外,各中超、中甲和中乙俱乐部在获得2023赛季相应联赛准入资格后,方可开展2023赛季球员转入工作。因此,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一些球队的准入工作被拖到截止日前才解决,势必会影响转会工作的进度,从而导致球队备战、球员磨合不系统,进而联赛成绩难以得到保障,成绩不好投资这块就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进入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目前来看,中超转会市场将很难迎来“复苏”,很可能会在转会窗口关闭后出现部分球员失业的情况。以中国足球当下的情况,这些“失业球员”选择直接退役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