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解放日报中超共产党员 一座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

作者:极速体育 2021-02-19 14:48:37

黄竞武,开国副总理黄炎培次子,生于上海川沙,清华大学毕业,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1949年5月18日,这个天未亮的清晨,在狱中受尽酷刑、双腿已断的他被残忍活埋。生前,他是国民政府中央银行稽查司司长。1949年初,得知国民党政权策划将中央银行库存金、银、美钞等财物偷运到台湾,他秘密发动中央银行部分职工采取抵制行动。被捕前,他与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联系,在国民党军队中进行策反。正当密议垂定之际,不幸泄露。这位国民政府高级金融官员的真实身份其实是中共地下党的亲密战友,中央银行外滩行址正是地下党的秘密活动据点。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日,黄竞武等13位革命志士遗体在南市车站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监狱中被发现。在中国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正在创作、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著《革命者》中,黄竞武是千千万万在上海牺牲的革命者之一。作家以倒叙笔法切入,将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直到上海解放前,在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的故事一一打捞。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何建明说:“上海这个城市是英雄的城市,革命的城市,更是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这块土壤具备革命的基因,这里的革命者包括每一位上海市民,直到今天依然能感受到这种革命基因的延伸和提升。文学要书写民族最闪光的精神,那就是革命者的精神。”

年 轻

解放日报中超共产党员 一座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1)

“如果说写《浦东史诗》,我是笑着的歌者。写《革命者》,我的笔触格外严谨冷静,心情非常沉重。”去年,何建明刚刚完成献礼改革开放40年的长篇纪实文学《浦东史诗》,与上海有缘的作家继续将目光投向这片土地。在上海创作期间暂居的酒店,他举头眺望窗外的黄浦江。一瞬间,现实与历史仿佛交叠起来。

1930年5月6日,从浦东到浦西的轮渡上,坐着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斯文的年轻男子。下了轮渡,在杨树浦韬朋路怡和纱厂门前,还没来得及和工人交谈几句,他就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盘查。口袋里的宣传传单暴露了革命者的身份,他被投入漕河泾监狱。监狱里,很多人认出了他,但谁也没有声张,直到次年4月顾顺章叛变,国民党才知道,这个化名“王作霖”的革命者就是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的恽代英。因为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受到打击,1930年,恽代英被调任上海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监狱被害时,不满36岁。

“太多无名英雄,其中不乏党的高级干部。对他们来说,所谓官职不意味着个人荣誉,就是牺牲,就是奋斗——今天是省委书记,明天可能就被枪毙了。”何建明说,书写这些革命者,一个突出的共同点让他心痛,令他心悸,那就是年轻。就拿中共一大到四大的代表来说,大多数都不满30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20岁出头的年轻人羽翼未丰,甚至还没有真正走上社会。然而,那个年代的革命者,已经凭着一股青春热血、革命信念,干成了大事。因为太年轻,他们的牺牲,格外悲壮,令人痛惜。

“革命者要经历各种考验,不仅是生与死、名和利,甚至是同志的误解,亲人的疏离,这些关卡都能扛过,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对于这个题材,何建明起心动念于2014年参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今年初,他又到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瞻仰,“龙华与雨花台很大程度上是一体的,很多在南京被害的革命烈士是被国民党认定为‘重要犯人’而从上海转移过去的”。从文学角度书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青年如何在上海这个革命中心活动,成为何建明心中越来越清晰的创作蓝图——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前被黑暗吞没的革命者值得被更多人了解、铭记,共和国的曙光,同样照耀着他们年轻的身躯。

“沉重、难受。”何建明说,写作过程中,太多牺牲、太多鲜血让他格外压抑,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罢工罢课,与军阀斗争,乃至被叛徒出卖,因党内路线错误而遭遇牺牲……“上海的每块砖、每块土,黄浦江、苏州河都流淌着烈士的鲜血。革命者留下的精神财富就像高入云天的摩天大厦,滔滔不绝的黄浦江水一样,在人的精神长河、在城市的精神长河里流传、流淌。”

熔 炉

解放日报中超共产党员 一座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2)

黄仁,四川人,1922年来到上海,1923年加入共产党,1924年9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0月10日,上海各界人士在河南路桥边的天后宫举行集会。郭伯和、何禀彝、黄仁等上海大学的中共党员,带领几十位上大学生赴会。会开到一半,一群流氓受国民党右派雇佣,手持木棍冲入会场,他们对着上大学生举棍便打,把许多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黄仁冲上主席台与主持会议的国民党右派辩论,要他们驱逐流氓打手。不料一群流氓竟冲上主席台毒打黄仁,并把他推下七米高的主席台。黄仁身负重伤,送医院后不治身亡,年仅20岁。

黄仁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上海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党员。从黄仁开始,何建明在《革命者》中写到的革命志士预计超过300位。“一个革命者背后站着更多革命者,我希望尽可能把能够囊括的名字都呈现出来,让读者有所了解。”写作中,何建明虚实结合,不时插入革命者的真实履历,希望用文字为他们树下为今人、为后人铭记的丰碑。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革命熔炉,从1921年开始,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最重要的开端就是在上海进行的武装斗争。”何建明说,除了为革命者立传,呈现一种精神,他更想在这本书中强调的是一个重要判断: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简单照搬苏联的路线,不能简单地认为城市武装暴动是错误路线。事实上,正是在上海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武装斗争,复而遭遇失败的惨痛教训,为后来找寻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奠定了基础。“就像周恩来所说,不是这条路走错了,而是扩展不够。与农村结合起来,上海就不再是孤岛。”

这第一个革命熔炉就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上海大学。1922年10月23日,民国日报上刊登了一则《上海大学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就此,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弄堂学校,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从1922年到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学存续短短数年时间里,这所红色学府的师生中,后来担任过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职务、担任过党中央历届政治局常委、委员职务的有十余人。1925年初,中共中央在上海建立了5个基层党支部,上海大学被选为第一支部。据当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统计,当时全国共产党员为994人。上海大学支部的党员就有瞿秋白、邓中夏、张太雷、恽代英、王一知、施存统、蒋光慈等10多人。

上海大学也是“五卅运动”的策源地。1925年5月15日,日本纱厂浪人枪杀中共党员、纱厂工人顾正红,点燃了上海工人的怒火。5月30日,全市工人上街游行,队伍从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上海大学校址集中出发到南京路。上海大学学生、中共党员何秉彝组织大批群众聚集在老闸捕房门口。英国巡捕、印度巡捕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镇压,打死13人,受伤数十人,是为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23岁的何秉彝当场被击中,翌日因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城市斗争的残酷更胜于农村,枪炮来了没有地方躲,没有地方跑,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段也极其残酷。”何建明说,写作《革命者》的过程也是他对上海人的再认识。上海人绝不是软绵绵的,上海人是坚硬的,目标清晰、信念坚定。一座城市之所以成为革命熔炉、革命中心,与这片土地上的人密不可分。在这片土地获得革命者身份的,或许是上海本地人,或者汇集到上海,或者从上海走向全国,书写上海革命史,就是书写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原点。

上 海

解放日报中超共产党员 一座可以让革命成功的城市(3)

“上海是个动词。”在《浦东史诗》中,何建明热情昂扬地歌颂着他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发现——奋斗、探索、革命,这些基因写在上海的性格中。“我的眼前时常浮现这一幅幅画面:1920年2月,陈独秀来到上海。住进老渔阳里2号,与李汉俊、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李达等交谈着,共产主义的种子开始萌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上海,党的革命事业经历一次次起伏,国共合作时期的高昂,从上海大学开始,革命的火种到处燃烧;又一次次经历挫折,与帝国主义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受到党内错误路线影响。中共中央局被迫离开上海,江苏省委停止工作……直到1949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重新打到上海,解放上海,上海又回到了人民手中。新中国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共产党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上海今天的发展是所有革命者奠定的基础。”

写作《革命者》过程中,何建明一次次走访雨花台、龙华、与党史相关的各类纪念馆,对于这个题材,他说自己的精神准备是一生的。“从文学角度而言,我一直觉得如今的创作有些过于自我,也过于关注农村,写到革命史就是农村革命,而中国革命最早最重要最悲壮的恰恰是城市革命。有了城市革命先导式的探索,才有后来的长征、井冈山、延安精神。总结城市革命的经验,书写革命者的精神是文学创作中的一个短缺之处。”何建明说,革命者的书要由革命者和革命的崇拜者来写,而他从小就崇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革命者中的革命者,《牛虻》又是保尔喜欢看的书。这两本书对我后来当兵、走上文学道路,起到莫大影响。”在中国的革命者中,也有一位“保尔”。那是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的许包野,毕业于德国名校哥廷根大学,先后获得两个哲学博士学位,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他为自己取的俄文名字正是“保尔”,1935年因叛徒出卖牺牲,时年35岁。写作过程中的这个发现,“保尔”在革命者身上的延续,让何建明冥冥之中感到一种必然的召唤。

“写这本书,要把革命者的事迹写得感人,更要下功夫之处是把革命者的个人经历与整个革命历史进程和精神融合起来。当年的革命者理想昂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方向清晰,他们对于个人的荣辱得失,乃至生命想得很少。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如何认识历史,如何认识先辈对人生方向的追求,是特别重要的课题——与其想太多,不如认准方向,就去干。”

“我是作家中唯一的全国劳模,从来没有因为年龄而感到懈怠。”采访何建明时,正是“五一”劳动节前后,他说,自己是以一种劳动者的态度、全力以赴的精神、对历史和现实负责的信念,日以继夜地加紧创作。“我爱这座城市,我的命运与它有关。我踩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凝视她。”顺着何建明手指的方向望去,正是流动不息的黄浦江水。“早上涨潮时,吴淞口的船排着队,带着革命者的新鲜血液,来了一波又一波。夕阳西下,潮退时,一排排船带着革命的富饶资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在作家的眼中,这是一幅壮丽的画面,“这就是大上海的概念和品质,书写上海,我感到非常荣幸。”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朱瓅

以上就是解放日报中超共产党员的内容,希望您能喜欢。

热门搜索

nba最新赛季重播   nba勇士季后赛历史战绩   nba十大小前锋2017   17-18赛季西甲结果   德甲共几轮比赛   nba季前赛中国赛门票   平乡县自行车展会马中超   英超偏向防守的球队   nba弹跳平均水平   nba篮球大师萧华的礼物   nba自由身不可以降薪   nba轮休制度有什么影响   外国人看英超   nba最前线2月25日那个女的   2018土耳其欧冠女排联赛   nba詹姆斯去向   nba克里夫兰骑士夺冠   nba外号007   nba比斯利尼克斯真大腿   数据nba国王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