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为何一直缺少顶尖小前锋?战术价值低、忽略培养是祸根…
近年来,中国男篮在小前锋位置上一直都没有出现顶级球员,成了中国篮球的痛点。
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篮球一直忽视了小前锋的战术位置,也忽略了对小前锋的培养。
在中国男篮称霸亚洲时,特别是“三大中锋”时代。除了中锋就是能给中锋传球的后卫,养成了“制霸内线”的战术习惯,篮球理念也逐渐削弱了小前锋的作用
然而,小前锋角色就是防守尖兵和外线定点投手,不是进攻的核心发起点、终结点!在战术安排时容易被边缘化!
以至于造成了培养一名小前锋,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还起不到太多的战术价值。
久而久之,我们忽视了小前锋的系统培养,也间接造成了现在缺乏锋线人才的窘境!
但是随着现代篮球的发展,全能型小前锋在球队的地位愈加重要。
这从NBA比赛就能看出来。各球队的当家球星基本都是小前锋!
在小球跑轰战术风靡的当下,可以说,这是一个得前锋得天下的时代。
近年来,随着丁彦雨航的崛起,一度让中国篮球这个问题得到了些许缓解。
巅峰时期的小丁,应该算是中国近年来少有的最具“杀伤力”的全能型小前锋。
他技术全面,人球结合能力出色,能突能投,能里能外,也可无球空切,尤其擅长持球突破、后撤步的中远投篮,突破的第一步超快、有冲击力,突破造杀伤能力强。
然而,同时期的国产小前锋。大都有特点但不全面:像贺天举、顾全是纯外线投手,周鹏和可兰白克更倾向于3D球员,翟晓川擅长底线无球空切,沙拉木也擅长无球空切,外线精准。
他们最缺的能力就是出色的人球结合能力、持球攻击篮筐、突破后中远投的能力。
短期来看,中国男篮纯正的全能型三号位问题难以快速解决。
这从今年夏天国家队的12人大名单就能看出来!
可以说,现代篮球对小前锋的要求太高了。既要有身高又要有运动能力,身强体壮,攻守均衡,能内能外,还要承担球队的进攻的发起点和终结点,更要串联球队的内外线,起到很好的纽带作用,增加球队战术的可变性和层次性!
活脱脱的全能王!
毫不客气地说,一名优秀的小前锋就是一支队伍的攻防核心和战术枢纽站!
期待中国篮球在今后选拔各位置的好苗子时,一定要重视小前锋的战术价值,加强对于全能型小前锋的培养,来彻底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届时,发挥我们固有的内线双塔优势,加上井喷的后卫集群力量,再辅以优秀的全能型小前锋,何愁中国男篮不能再次问鼎亚洲、进入世界八强?